移动客户端

|

官方微信

|

官方微博

|
借调借调,借而不调!警惕基层随意性借调常态化
时间:2025-11-25 23:51:37来源:法治日报责任编辑:郭炬

李莹认为,性侵案尤其受侵者是儿童的,法院对精神损害不予考虑,使受害儿童不能得到权利救济。“性侵儿童直接造成的物质损失可能不多,但对心理伤害很大且持续深远,有些孩子即便当前就出现心理伤害并经过评估,但要经过法庭认可的司法鉴定也很难。她希望这方面法律上能有所突破。”

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,范增玉的减刑理由为“在死刑,缓期二年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”,与最高人民法院《关于适用<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>的解释》(节录)法释〔2012〕21号第四百四十八条相对应:

《借调借调,借而不调!警惕基层随意性借调常态化》她介绍,很多国家对性侵儿童,形成预防、案件处理机制、惩治犯罪、对儿童被害人保护和救助等一个完整的儿童保护体系。

相关报道
分享到:
  • 现场报道:新华社"两报两端"暨重点报刊品牌推介会
  • 英国单日新增确诊破4万例 又有3国现变异新冠病毒
  •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:开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
  • 疫情紧 美航空出行人数创新高 韩国催热"云"聚会
  • 北京今日最高气温31℃左右 将有降水天气过程
  • 借调借调,借而不调!警惕基层随意性借调常态化
  • 新冠暴露人类社会问题 需团结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
  • 脱贫攻坚|非遗“活”起来 引领文创“奔康路”
  • 年度汉字看台海 民进党当局“不能说的秘密”
  •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政府督查工作条例
  • 人社部:坚决防范、及时化解各类欠薪矛盾纠纷
  •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网站编辑部信箱:changanwang@126.com | 招聘启事

    Copyright 2015 www.chinapeace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-1 中国长安网 ? 2017版权所有